近日,“头盔涨价”的话题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仿佛一夜之间,原本少有人问津的头盔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价格一天一变,甚至是一天多变,俨然成为继口罩之后的第二个“风口”。对此怎么看?请看以下读者评析。
“一盔一带”应是标配
据悉,头盔一夜爆红,跟公安部的一纸通知有关。
公安部交管局通知,自6月1日起,将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一盔”是指安全头盔,“一带”是指安全带。行动期间,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违者将被罚款。目前,国内多地已明确表态,将严查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的行为。
戴头盔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给自己的安全多一道防线。在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中,“颅脑损伤”一直排在第一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可使交通事故的死亡风险降低40%,头部重伤风险降低70%。公安部的相关行动,如果能带动大家对头盔的重视,从而自觉形成日常习惯,无疑是件好事。
推动戴头盔成为习惯,最“硬核”的方式就是立法强制。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必须佩戴头盔”列入地方性法规中。通过这次专项行动,期待各地能进一步完善交通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用制度为公众生命安全加一道“防护墙”。
标准欠缺要引起重视
严格意义上说,目前并没有电动自行车头盔的行业标准。而摩托车头盔,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几年前就制订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标准版本为《摩托车乘员头盔》(GB 811-2010)。让电动车驾驶人佩戴摩托车头盔,固然是一个办法,但考虑到两种车辆的性质差别,最好还是要单独制定电动车头盔标准。
众所周知,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有本质区别,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而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因为电动自行车的最大时速与摩托车有一定差距。尽管电动自行车开起来也很快,但从全方位看尚未达到机动车标准。如果缺乏相关标准,可能导致一些企业故意降低生产质量,提供不合格的头盔。
单独制定电动车头盔标准的好处一是更适合于骑电动自行车的人佩戴,“专属”也就更加“专业”;二是戴摩托车头盔骑电动车属于“超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资源“浪费”;三是使电动自行车头盔走向规范化。总之,出台标准让头盔更规范,这对各方来说都有益处。
最好设置一个过渡期
关于“头盔涨价”“一盔难求”的吐槽越来越多,不少网友晒出了呈翻倍式增长的定价对比图。头盔价格疯涨,很多店铺都是有价无市。其实,头盔作为价格放开商品,属于市场调节价,暂时的供不应求引起价格变动,理论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从头盔利润率、消费周期等考虑,头盔价格也不会无限上升,且激增的市场需求必将释放生产企业潜能,刺激企业按市场规律扩大生产。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我国已新增3500多家头盔企业。相信随着相关企业继续扩增,届时头盔价格将逐渐回落,供求格局趋于平衡。
政府的当务之急,是理顺市场监管关系,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从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力度等着手,打击恶意垄断、囤积居奇、弄虚作假、买卖诈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敦促头盔生产者、经营者及相关单位加强自律,保障头盔价格基本稳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鉴于新政发布和实施时间十分接近,针对当前出现“一盔难求”的状况,有关部门可考虑设置政策过渡期,让政策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在过渡期,对于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的行为,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督促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过渡期后,再从紧从严对违规行为执行处罚。
(记者 潘铎印 刘天放 孔德淇)